国土资源信息化

当数字化邂逅国家战略,上合新区建设有了新的

 

数字孪生、元宇宙是热词,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关注的方向,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都提出了三维甚至多维空间信息平台建设的要求。

2月22日,上合示范区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为上合CIM平台项目)顺利通过专家团队验收。

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的先行区,当好全国、全省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合示范区正加速以数字化塑造未来城市发展新格局,狠抓落实、提质增效,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上合CIM平台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

近年来,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各部委、全国各省市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和数字化生产力提升。

《数字青岛2021年行动方案》中明确创建智慧管用的城市云脑“智能化”体系,建设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物联感知接入、视频监控资源共享、CIM基础平台四大基础支撑平台。

其中,CIM基础平台就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实体性信息基础设施。

日前,上合示范区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城乡规划学家吴志强领衔的专家团队验收。

据悉,上合示范区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项目于2021年3月开始建设,通过构建“地上地下一体、二维三维一体、室内室外一体”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形成权威统一的智慧城市空间数字基底。

项目验收意见显示,项目建设打造了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的数字孪生示范区,在标准融合、技术创新、数字赋能方面具有一定特色,是全国首个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双标准”要求,同时符合CIM基础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时空大数据平台架构要求的“三位一体”平台,也是全国首个适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CIM基础平台。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

吴志强院士表示,该平台建设内容丰富,能够支持上合示范区规划建设的多场景应用。此外,在全国“新城建”试点工作综合示范区级别的CIM基础平台试点中,该平台横向实现了示范区现有政务应用的互联与共享,纵向探索了省部级—城市级—综合示范区级CIM基础平台的互联互通,有效做出“上合示范”,贡献“上合经验”。

边建设、边使用

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

作为青岛近年来承接的“国之重任”,上合示范区的发展始终备受关注。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关键抓手。

先行先试的上合示范区,将项目作为冲击钻,注重发挥主导产业支撑、培育有效需求的重要作用,营造共赴项目招引、共抓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

2月22日,青岛市委常委、上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建军带队调研上合示范区内京东亚洲一号上合智能物流园、联东U谷国际企业港、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万洋众创城等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他强调,要结合上合示范区发展实际,围绕产业链抓好项目储备,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帮助园区企业扩大市场,实现一体化抱团发展。要紧盯在建项目施工进度,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抢抓有效施工期,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为此,上合示范区需要在规划体系层面更加明确自身定位与需求,加速平台建设,进而实现高效、合理地引进项目,有效满足不断升级的产业消费与建设需求。

数为本之源,数化万物;智为数之流,智融天下。目前遥感、空间信息、物联网已经成为IT领域的常用技术,其所关联的产业也都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